新聞

2022年5月
教育傳媒到校直擊 光明學校 - 2022年5月
培養孩子自信 發拙學習喜悅 成就幸福校園
光明學校屹立元朗區多年,成績一直備受家長認可,邢毅校長自畢業起已經在光明學校服務,深知學校和學生的需要,邢校長與教學團隊在教學思維上一直與時並進,透過生活化的課程設計及多元化的學與教活動,旨在為學生培養自信,並在學習的過程中帶來喜悅和幸福感,讓他們能夠持續進步,超越自己,激發潛能,日後能夠在不同領域上發光發熱。
強調表達能力 從進步中建立自信
「自信源自於進步,學校會因應學生的能力給予他們所需,引導他們持續進步。學校的課程和活動也按照此目標而設,希望學生從進步中建立自信。」邢校長指出,表達能力是現今社會中不可或缺的通用能力,而自信心的建立又與表達能力息息相關。學校在的數學科和常識科課程亦需要學生解釋課堂所學,例如數學科的教學過程中,會要求學生解釋數理邏輯。同學能在一次又一次的訓練過程中深化知識,養成勇於表達的習慣,學習表達自己的優點,自信心亦從中得以建立。
語言作為表達能力的重要基礎,學校非常重視學生的英語能力發展。閱讀作為語文能力的重中之中,學校推行「KMS Authors’ Club – Getting to know Julia Donaldson閱讀分享」,希望在校園中培養更濃厚的閱讀氛圍。另一方面,即使在疫情期間,學校亦希望學生善用閒暇在家閱讀,因此大力推動網上課程「Kids A-Z Online Reading Programme – ReadAnytime, Anywhere」讓學生即使身在家中,亦能擴闊學生的閱讀視野,強化英語能力。
對學校而言,STEM課程亦是培育學生自信心的手段。邢校長坦言:「對於STEM教育,其實我們並非單單要求學生製作出一個機械人,而是希望透過STEM元素吸引學生,從中達至教學目的。」例如六年班同學需要製作爬山車,在製作過程中由學生挑選零件,在挑選完畢後,老師會要求學生解釋為什麼選用該零件。在爬山車製作完成後,為測試結果進行匯報,在STEM課程的教學途中訓練學生的表達能力。學生在校外比賽中屢獲殊榮,正正印證了學校的教學理念。
引入生活化內容 從意義中尋獲喜悅
邢校長認為意義虛無的課程內容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。因此,學校在課程設計上引入生活化內容,為學生提供有意義的課程。例如課堂上,老師會根據土地問題安排角色扮演教學,設計一個村莊情景,並由老師和學生分別扮演不同的持份者進行討論,讓學生更能代入議題之中,從而激發他們思考,而學習的過程中氣氛亦相當愉快,讓教學效果事半功倍。
另外,學校特別為六年班學生準備畢業專題,讓學生自行組織舉辦一次專題活動,例如為區內長者舉辦嘉年華派對、蠟筆回收活動等,過程由學生全權負責,同學需要親自聯絡相關機構、來賓、贊助商,部分贊助商甚至要求學生為活動進行匯報,從攤位遊戲的設計到小禮物的包裝,都由學生一手包辦,老師的角色亦由指導者變成促進者。學生在過程中可以發揮不同能力,籌能力、表達能力、溝通能力等,讓學生在活動過程中親自發掘自己的才能與強項,肯定自我。邢校長強調:「我們一直深信成績並非評價才能的單一標準,因此學校嘗試透過不同的活動,創造機會關顧擁有不同才能的學生,讓所有同學都能自信和愉快地成長。」
培養幸福感 成就豐盛人生
學校希望學生在幸福感滿溢的校園中成長。邢校長提出幸福感由五大元素構成,包括:朋友、成功感、投入感、使命感和責任感。透過不同類型的活動,同學們在合作的過程中建立深厚的友誼以及對學校的歸屬感,不少舊生在畢業多年仍會結伴回校探望師長,足證在學校中締結的友誼能夠細水長流。另外,學校為學生舉辦的專題活動能夠確實地幫助社區。例如蠟筆回收活動中,與全元朗區幼稚園合作,同學親自向機構介紹活動內容,與幼稚園學生同樂。過程中,同學需要對活動的進度和細節負責,而回收蠟筆的成果亦對環境有所幫助,這正是活動背後的意義,讓學生能夠全情投入,從中得到成功感和使命感,同時訓練他們的責任感。
除此之外,學校亦相當重視學生的抗逆能力,邢校長認為體育活動能夠增強學生面對逆境時的應變能力。以體育普及化為原則,學生除了參加體育課堂,在早會前、小息及放學後都有不同類型的體育運動推廣及興趣班,務求幫助學生找到興趣。另外,學校亦會在校隊中挑選運動健將,為他們提供培訓,在校外比賽中爭取佳績。學校多年來在各項校際比賽都有出色表現,不少學生更獲選為港出戰大型賽事,足見學校在體育發展方面的成就。邢校長解釋:「在體育比賽的過程中,學生需要面對勝負和壓力,在競技中克服困難,因此我們亦非常鼓勵學生參與各種運動項目,希望他們可以從中培六年級同學製作爬山車 養出一顆堅強的心,創造屬於自己的豐盛人生。」